心灵佛教桌面 南印度 佛教石窟 朝圣之旅 1600*1200 桌面壁纸
如果喜欢,不要忘了...
推荐给您的朋友,一起分享!
佛教桌面下载 | 佛像 | 悉曇梵文密咒真言咒轮集 | 中华写经(书法欣赏) | 佛教手机图片-佛教QQ表情 | 唐卡(艺术欣赏)  
最新更新: 心灵朝圣之旅-泰国寺院系列 1280×1024 壁纸下载  
南印度 佛教石窟 朝圣之旅 [1600×1200]
阿旃陀石窟1.JPG
阿旃陀石窟2a.JPG
阿旃陀石窟2b.JPG
阿旃陀石窟3a.JPG
阿旃陀石窟3b.JPG
阿旃陀石窟4.JPG
阿旃陀石窟5.JPG
阿旃陀石窟6a.JPG
阿旃陀石窟6b.JPG
阿旃陀石窟6c.JPG
阿旃陀石窟6d.JPG
阿旃陀石窟8a.JPG
阿旃陀石窟8b.JPG
阿旃陀石窟9a.JPG
阿旃陀石窟9b.jpg
阿旃陀石窟9c.JPG
阿旃陀石窟b.JPG
阿旃陀石窟c.JPG
埃洛拉石窟1.JPG
埃洛拉石窟2.JPG
埃洛拉石窟3.JPG
埃洛拉石窟4.JPG
埃洛拉石窟5.JPG
埃洛拉石窟6a.JPG
埃洛拉石窟6b.JPG
埃洛拉石窟6c.JPG
埃洛拉石窟7.JPG
埃洛拉石窟9.JPG
坎赫里石窟1.JPG
坎赫里石窟2.JPG
坎赫里石窟3.JPG
坎赫里石窟4.jpg
南印度 佛教石窟 朝圣之旅

开篇词
坚固的花岗岩
靠着简单的工具和双手
坚毅、信仰和虔诚
心中燃烧着忘我的精神
击穿了石窟的黑暗空间
清脆的雕凿之声 超越了漫长的千年隧道
他们没有留下姓名
肉体早已消逝
却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雕凿的岩石与壁画之中
黑暗中慈悲的面容已微笑了两千年了!
散发出沉静的光辉
仿佛像一面镜子
照射出我们心中神圣的部分

雪瓣金蕊 温婉清润
柔美的花瓣闪动着生命的智慧和灵性
拈花的微笑 
有着怎样一颗最庄严最美丽的心

岁月无常的流逝
大部分参与开凿的工匠
在有生之年都没有目睹寺庙的完工
我们是如此幸运的在几千年后的今天
可以再度欣赏曾经隐藏在密林深处的远古石窟
贴近这古老岁月的脉搏
佛陀的教诲在心畔更加的明晰
一句一偈 
让我们静观这个世界的本质
佛陀的教法仍然是这个世间的甘露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悬崖上,西距奥兰加巴德 106 公里。石窟环布在新月形的山腰陡崖上,高低错落,绵延 550 多米。以壮丽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壁画,与泰姬陵并称为印度的双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南印度最著名景点之一。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古代佛教徒开凿出来的佛殿和僧房。“阿旃陀”一词来源于梵语“阿谨提那”,意为“无想”、“无思”。石窟开凿于公元前2世纪阿育王时代,当时佛教被定为国教,虔诚的佛教徒们为敬奉佛祖、研读经书、修身养性,找到了这个丘陵起伏、景色秀丽的幽山深谷。一时间,这里僧侣云集、香火不断。之后的开凿工作持续了将近1000年。

  公元5至6世纪的笈多王朝时期,又大规模扩建,修饰,增加了很多更加绚丽多彩的石窟。公元7世纪,随着战乱和佛教在印度逐渐衰微,开凿石窟的锤声渐渐消失,阿旃陀石窟逐渐从历史的记忆中消退。废弃的石窟变得杂草丛生,茂密的树林将石窟遮挡在人们的视线以外。此后的阿旃陀石窟群一直静静地沉睡在撒哈丹山脉中,直到19世纪一群狩猎的英国官员在追捕猎虎的时候,才无意间发现了这片古老的艺术天地,从此阿旃陀又奇迹般地闻名于世,重放异彩。

  2200年之后的1983年,阿旃陀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人们发现门外的石像同玄奘法师的记载完全相符,于是便肯定这就是玄奘所描述的那座石窟。玄奘(公元629年到645年间游历印度,公元638年曾到过阿旃陀地区)。
  玄奘回国后,把沿路感受化做隽永文字——《大唐西域记》。在书中第十一卷有文记载:“国东境有大山,叠岭连蟑,重峦绝(山献)。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面壑,阿折罗(唐言所行)阿罗汉所建……

  这些沿山岩的崖壁开凿出来的石窟寺竟然毫无压抑、阴暗的感觉,每个石窟都有着令人赞叹的高度、宽度和深度!并且石窟内的顶部不仅宽大,而且非常平整!绝对能和现代的建造工艺相媲美。

  早期佛教学堂也就是思想探索,弘扬佛法,讲经布道的地方。石窟比较简朴沉稳, 一般只用象征手法来纪念佛陀, 不直接雕刻佛像,从莲花到菩提树,法轮到足印,无不表示对佛祖的深切怀念。现在看到的佛像多是后期添加的。
  最中间的5个简单朴素的石窟群。因为是处于内部不加装饰、连佛像都没有的时代,所以只刻出造型简练,但很具庄重感的佛塔作为朝拜的对象。

  阿旃陀可以说是佛教石窟发源地,对后期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后人将其发扬光大,就出现了1世纪的巴米扬大佛,3世纪的克孜尔石窟, 4世纪的敦煌石窟,5世纪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等。

  石窟开凿都得很深,光靠窟门开口能射入的光线很有限,但在石窟的尽头,很大墙面上依旧描画着满满的,色彩丰富、人物造型生动的壁画,我们现在能看到这些美丽的壁画还要借助布设在石窟里的人造光源,但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在没有电源及任何照明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进行绘画的呢?也许是静心修炼带来的智慧,他们巧妙地利用了水反光,在石窟的中央铺设一个水池,当阳光照射进洞时,地面上的水象镜子一样反射出光来,让整个石窟充满了光!

  阿旃陀中期——佛教文化艺术的发展时期所建的几座佛殿。殿门十分宏伟。门洞上方是一条前突的门楣,由两根圆柱支撑。门楣上方有一个大的半圆形窗,能为洞窟内采光。窗两侧雕有两尊金刚力士的浮雕像,还有各式小佛像和佛经故事人物雕像。

阿旃陀石窟--建筑艺术的殿堂
  阿旃陀石窟的建筑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支提洞,意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庙;另一种为毗可罗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讲学、集会、修道的场所。佛殿顶部呈拱形,平面是马蹄形,殿中排列着数十根石柱,把殿分为内殿和中殿,内殿后部设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间为集会的场所,三面围以僧人的住房。这里共有29窟,9、10、19、26、29号窟为佛殿,其余均为僧房。

  阿旃陀第二次开窟约在公元4、5世纪开始,当时该地是在瓦卡塔卡王朝统治之下,瓦卡塔卡王朝和笈多王朝有联姻关系,所以洞窟的浮雕和壁画也受到笈多王朝地区的影响。后期的塔堂窟有3个,即第19、26和29窟。洞窟正厅内的塔基大大升高,在塔基正面开出大龛,龛内刻高大的主尊佛像,主尊佛像和塔身连为一体,占去塔身正面绝大部分。第26窟规模庞大,前庭正壁有建窟铭文,铭文作者是高僧阿折罗,施主是当朝权臣。


阿旃陀石窟壁画--印度古代绘画的宝库
  阿旃陀的壁画被称为印度古代绘画的宝库。保存壁画的洞窟有13个,壁画面积达3400平方米,色泽鲜艳,琳琅满目。壁画的内容题材多直接取材自佛经,内容描绘了佛陀成佛前修行的故事,表现了佛陀的降生、出家、成佛、降魔、说法和涅槃等等;还有描写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的,内容十分丰富,构图复杂而又和谐紧凑,笔调活泼,人物体态匀称,表情生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以阿旃陀壁画为代表的印度传统绘画,像印度传统雕塑和舞蹈一样,擅长表现人物的动态和故事的戏剧性,追求审美情调,崇尚生命活力。这种崇尚生命活力的传统精神也渗透到印度的绘画当中。

  第1窟壁画保存得也比较好,画面多用鲜明的对比色,画幅构图与人物描绘注重动态和表情,是阿旃陀壁画中水平最高的。在中厅正壁佛堂门的一侧画有一个手持莲花的菩萨。

  第2号石窟反映佛陀在蓝毗尼花园树下降生情景的壁画和第16号石窟左壁的“公主临终图”都是艺术杰作。第9窟最为古老,于公元一世纪建成,为小乘佛教精舍。此窟的壁画已残缺不全,被后人胡乱涂抹,画面已模糊不清,但仔细揣摩,仍能辩认出所画内容,如牧童放牛、六牙象故事等。

  第16、17窟的壁画,是4、5世纪印度艺术巅峰时期的佳作。16窟中的一幅壁画描绘发现悉达太子出家求道后,妻子输陀罗的愁容和周围男女老少的不安场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17窟有从三十三天下凡和调伏醉象等等故事。第17窟的壁画保存的最多最好,既有庄严佛国中的千佛图,又有充满人间情趣的生活场景,特别是飞天的形象,飘柔俊美,穿行在洞窟中。


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石窟,位于马哈拉斯特拉邦高崖壁上,离奥兰加巴城约二十八公里处,与阿旃陀石窟群相距仅一百多公里,埃洛拉石窟和阿旃陀石窟一样,是经年累月方开凿而成之石窟寺院。埃洛拉石窟的石材是玄武石,是从公元600~1000年间接连不断地开凿而成的宗教圣地。这座遗址,充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性创造力和不同凡响的工艺,由于石窟涵盖了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的石窟寺院,也展现当时印度人的宽容、慈悲的见证。

   埃洛拉石窟第1~12窟,属佛教石窟历史最悠久,大约在5~7世纪完成,第12~29窟,属印度教的石窟院,则在7~9世纪建成的;耆那教的石窟则是最晚才凿的,时间约在8~10世纪完成。不同的宗教共筑在同一地区,诚属不易,成为爱罗拉石窟的特色,令世人津津乐道。有人以「在坚硬的石山,雕凿出一座座里外皆美的殿堂」赞叹之。


  埃洛拉的佛教石窟多为大乘佛教的石窟精舍,建于公元600到800年之间, 当时正是戒日王在印度复兴佛教的时期。众佛僧之所以选中埃洛拉开凿石窟精舍,是因为这个地方靠近古印度南北贸易的要道。由于埃洛拉的地理位置较好, 7世纪后,就取代阿旃陀石窟成为当地最重要的佛教石窟了。
  埃洛拉规模较大的第5窟,可能就是古代的讲堂,是一个纵长方形的石窟,纵深达三、四十米,正壁开一佛龛,内有一佛二菩萨,龛外两侧又各有一铺菩萨像。主室除了两侧有列柱两列,中央还有纵向的平台两条。在两侧壁有在中部凹进呈坛形。沿两侧壁开有很多小禅室。 
  埃洛拉佛教石窟中最著名的第10号窟,中心圣殿名叫“木匠草舍”,两壁雕出的石柱高约4米,柱顶横梁上刻有两层人物石雕。石窟高大的圆筒形天顶模仿木结构,窟内有一座高约8米、直径约4米的舍利佛塔,四周雕满了脚踏莲花的佛像。正面约5米高的佛龛中有一尊3米多高的佛祖坐像,两边各有两尊侍奉的菩萨立像。
  第11窟和12窟是令人惊讶的大型建筑,这两座石窟有着上下三层楼的广阔空间。每一层横向都有八个粗大的列柱,通常第一层较浅,第二层和第三层向内延伸,列柱往往多达4-6列。第12窟号称是印度最大的僧房窟。在第三层上雕刻宏伟,正面龛内中央一坐佛,两侧各有菩萨,雕像都高达2米以上。龛外两侧也雕刻了佛、菩萨形象。在中央佛龛南北两侧还各有一组规模很大的七佛坐像,气势雄伟。


坎赫里石窟
   坎赫里石窟(Kanheri Cave),印度佛教遗址,距离孟买城40公里。 2世纪到10世纪期间开凿,属于佛教石窟中第二大石窟群,由109个石窟组成。
  感叹于印度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甘愿耗费上百年的岁月和几代人的人生,一锤一刀,精雕细刻,累弯了腰身,熬干了双眼,硬是把一方岩山切割、雕凿、打磨成一座溢美非凡、雕工繁复的殿堂,寄托强过他人百倍甚至千倍的虔诚和对拯救的渴望。这是何等的意志与耐力。坎赫里石窟纵横交错,石梯蜿蜒。当年僧人们在全窟建造了很好的排水系统。它还是全印度唯一的一处连续凿刻时间最久的石窟。  第三窟是坎赫里石窟最大的一个石窟,长26.4米,宽12米,达317平方米,里面有34根15.2米高的石柱和一座5米高的佛塔,以及一系列佛龛。它们都是从公元180年开凿,到5世纪完成的作品。一些信徒曾在走廊两端镌刻了近7米高的佛像,在墙上画了观音像和佛陀立像,它们属于2世纪的作品。
  坎赫里石窟的尊贵之处是各种文字、铭文之多远远超过阿旃陀等石窟。它的规模庞大,比阿旃陀的29个窟与埃洛拉的34个窟都多很多。有些石窟,不只是石窟那样简单,更可以说是建筑群。这群建筑包括大殿、厅房、廊柱、佛龛佛像高塔等,其中屋中有屋,层层梯级,迂回走廊。
结束语
  每每欣赏这些古建筑与雕像时,都要为它们遭受的损坏和残破而忧伤,担忧着它们未来的命运,这些祖先的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但愿不要只成为一代或几代人的记忆。我们希望这些亚洲艺术的殿堂,能在后世之人的珍惜与保存下,继续呈现出昔日辉煌历史的价值性。
分类
普屏CRT显示器专用壁纸:
[1]1024×768 壁纸 [668张]
[2]1280×960 壁纸 [328张]
普屏液晶显示器专用壁纸:
[3]1280×1024 壁纸 [112张]
[4]1600×1200 壁纸 [180张]
[5]1920×1440 壁纸 [40张]
宽屏液晶显示器专用壁纸:
[6]1366×768 宽屏 [28张]
[7]1440×900 宽屏 [148张]
[8]1680×1050 宽屏 [124张]
[9]1920×1200 宽屏 [40张]
[10]2560×1600 宽屏 [4张]
宽屏本本液晶屏专用壁纸:
[11]1280×800 宽屏 [284张]
其它专用壁纸
[12]1152×864 壁纸 [52张]
推荐
心灵壁纸系列03 海涛法师
心灵壁纸系列01 心灵网路
央视节目 千手观音
大悲咒桌面
供灯祈愿
四大菩萨
佛陀成道地 菩提伽耶
唐卡系列01
尼泊尔佛教圣地 四眼天神庙
尼泊尔佛教圣地-满愿塔
敦煌写经
唐人书大智度经
隋人书《妙法莲华经卷》
妙法莲华经 卷五
大般涅槃经卷如来性品之七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一
大般涅槃经卷之三十四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
大乘入楞伽经集一切法品第二
金刚经
妙法莲华经 卷七
阿弥陀经
妙法莲华经 卷八
贤愚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十一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七
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一
佛说灌顶随愿往生十方净土经
辩中边论
大般涅槃经卷之二十一
道行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
兜沙经
敦煌书法写经选
妙法莲华经 卷五
咒轮
解脱护身咒轮(白底红字)
解脱护身咒轮(黄底红字)
解脱护身咒轮(白底黑字)
无上密咒随行护身卡
无上密咒随行护身卡(单张)
诸佛菩萨种子字
链接
佛教日历[佛历]
万世佛香 佛骨舍利
佛教辞典在线
大藏经
《金刚经》
显密文库
佛教电子杂志
天眼-佛教网址大全
无量香光
 
心灵佛教桌面 2003-2014 Copyrights reserve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本站图片资料 欢迎转载流通 功德无量-